歡迎您來到靈寶黨政公眾網

今天是:
您現在的位置:靈寶黨政公眾網>> >> 網看金城>>正文內容

靈寶:大河之美 青山之美 人文之美

文章來源:河南法制報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24日 點擊數: 字體:

靈寶市地處豫晉陜三省交界,是河南省的西大門。公元741年,唐玄宗在函谷關掘得“靈符”,易年號為“天寶”,賜桃林縣為靈寶縣,寓“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之意。

靈寶是黃金之城。靈寶黃金產量連續38年位居全國縣級第二,被中國黃金協會授予“中國金城”稱號。

靈寶是蘋果之鄉。靈寶的蘋果種植已有百年的歷史,靈寶蘋果品牌價值196.52億元,位居全國縣級第一,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港澳臺等31個國家和地區。

靈寶是道家之源。據《史記》記載,老子在函谷關寫下了被后世譽為“萬經之王”的《道德經》。2002年,中國道教協會將函谷關命名為“道家之源”。

靈寶是宜居之地。靈寶三面環山,森林覆蓋率49.3%,現有開放旅游景區9家,其中國家4A級景區4家。


采訪團隨故縣派出所民警走進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例行巡查


3月16日,大雪紛飛,古城靈寶銀裝素裹。

黃河由陜晉入豫處,天地上下一白,茫茫無垠唯余長堤一痕。

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塑原馳蠟象,雕玉樹瓊枝。

?風雪見證。見證風雪。

?“平安河南沿黃行”大型融媒采訪團披風戴雪走進靈寶市,深讀這個文化積淀古老豐厚又煥發蓬勃活力的豫西重鎮。

上善若水。

萬里黃河從靈寶市進入河南,涵養中原大地。

作為中華圣賢、道家鼻祖老子的著經之地,靈寶對《道德經》所云“上善若水”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也以上善之念、上善之策、上善之力把“黃河文章”做得十分出彩。

盡管是風雪中,記者行走在長達52公里的靈寶段黃河生態廊道上,依然感到心曠神怡。兩岸灘涂樹木蔥蘢,開闊平坦。在黃河入豫向東30余公里處,刻著“黃河安瀾”的石牌格外醒目。

黃河濕地靈寶段東西長57.9公里,濕地總面積18.2萬畝。靈寶市的“黃河文章”首篇是全域河流污染治理,6條黃河一級支流水質全部達標。第二篇則是濕地的全面保護和科學修復,不斷豐富生物多樣性。大批從西伯利亞前來越冬的天鵝竟然“賴在此地”不走了,成就“天鵝之城”的美譽。

在“黃河文章”的書寫中,靈寶市政法系統一直是高分的答題人:市法院成立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流域環境資源類第一審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案件;市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聯合行政機關攜手集中整治黃河流域“四亂”突出問題;市公安機關開展“黃河行動”打擊防范涉及黃河的違法行為;市司法局積極組織普法活動,助推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建設……

道法自然。

靈寶市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要義。

位于靈寶的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5條黃河一級支流,流域面積780平方公里,是黃河水源的重要涵養地。這里曾是全國第二大黃金產地,歷史上粗放型開采也付出了對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代價。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我省2018年出臺《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使小秦嶺生態保護邁上了規范化、法治化軌道。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已成為黃河中游特有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文旅業、特色種植業等綠色產業勃興發展,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這期間,政法機關擔當了綠水青山依法守護者的角色。

裹著風雪,“平安河南沿黃行”記者16日上午跟隨靈寶市公安民警深入黃河南岸的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巡查——為保障小秦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三門峽市公安機關制定了定期巡查制度。

在海拔1175米處,靈寶市公安局故縣派出所指導員石磊和4名同事踩進20多厘米深的積雪,小心翼翼穿越溪流,來到一處廢棄礦口開展例行巡查。民警對這里的每一個山頭,甚至每一棵樹都十分熟悉。這樣的巡查,他們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背著干糧,徒步行進,來回一趟8小時左右。

這只是靈寶市政法系統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幀圖景。

深根固柢。

靈寶市把準了自己的根柢,由此探索出立足優勢著眼長遠的長生久視的發展之道,圍繞打造沿黃鄉村振興、農旅、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目標,依托函谷雄關、黃金之城、蘋果之鄉、道家之源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旅資源系統謀劃,不斷擦亮叫響函谷論道、中原之巔、金城果會、拜祖大典等文旅名片,全面提升靈寶文旅品牌影響力和引領力。靈寶正走進新的“黃金時代”。

采訪的行進間,記者恍惚看到,大河,青山,古城,三者無中蘊有,有中涵無,負陰抱陽,和諧互生,彌散著特有的水之美、山之美、人文之美。

泥土含量決定新聞分量腳印深度成就傳播高度

風雪崢嶸,逾見精神。

?“平安河南沿黃行”采訪中,身披風雪,腳踩泥水,入深山,過溪澗,切身體會政法干警責任擔當的分量。

他們在崎嶇的山道上快步行進中衣里汗水、衣外雪水的一個個畫面,嵌入鏡頭,更嵌入心頭。

政法系統協作聯動共同守護小秦嶺生態,基層干警走進農家排查問題隱患,非法捕魚者如何轉變為禁漁巡查員……

結束采訪的奔波,整理思緒,對“新聞的源頭活水”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泥土的含量決定新聞的分量,腳印的深度成就傳播的高度。

記者需要泥土。

只有把身體俯在田壟上,把腳踩在泥土里,才能發現更多、感受更多、汲取更多,才能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才能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

泥土需要記者。

很多角色平凡卻有著不凡擔當作為的人,很多被歲月忽視卻在法治進程中釋放了些許力量的事,常常在深山、在田壟、在角落,在人們的視線之外,若是被記者記錄,被新聞定格,被傳播放大,就能折射時代并成為時代構成最生動的一部分。比如,這些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默默無聞的建設者、守衛者和注視者。? ? ? ? ? ??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2020年的三?片|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